如何选择无尽的拉格朗日蜂巢守卫者的搭配
蜂巢守卫者作为安东尼奥斯集团设计的重型鱼雷护航艇,其核心优势在于蜂巢CT-2-450D型鱼雷发射系统带来的高额对舰输出能力。该舰船采用蜂巢作战理论设计,通过中型鱼雷连续攻击实现爆发性伤害,配合CG-1132D型快速火炮的辅助输出,使其在面对中大型舰船时具备显著优势。实战表现中,其单发伤害与DPM(每分钟伤害)均达到护航艇顶级水平,甚至能超越部分驱逐舰的输出效率。
动力系统搭载ENA-90型艇用矢量引擎,提供基础机动性保障,但并非其核心强化方向。装甲采用AC-10型战机通用防护,在护航艇中属于标准配置,主要应对太空尘埃和流弹威胁。XI-3550型态势感知系统能有效降低被导弹命中概率,这种生存性设计使其在混战中保持持续输出能力。舰船定位明确为对舰特化单位,副武器系统对空能力有限,不建议投入技术值强化非核心模块。
技术值分配应优先满足主武器系统的冷却缩减、暴击率和伤害强化,这三个属性对输出效率提升最为显著。动力系统中的目标选择时间降低可作为次级强化选项,但需在主武器满配后考虑。实战完全体蜂巢守卫者对非重装模块的ST59级战列巡洋舰仍能造成有效杀伤,其S级对舰火力评级具有实战支撑。
舰队编组时建议与星云脉冲护航艇形成互补,两者分别承担对舰主力与防空职责。在驱护混编舰队中,蜂巢守卫者适宜作为后排输出核心,由FG300装甲型等护卫舰提供前排保护。若采用纯护航艇编队,则需搭配海氏防空型护航艇构建攻防体系。注意避免将其单独暴露在敌方战机群或防空舰火力范围内。
资源投入需权衡技术值分配优先级,蜂巢守卫者作为高强度对舰单位值得投入主要技术值,但不应过度消耗影响其他核心舰船发展。建造资源消耗集中在金属材料,单艘造价约7910金属,中期发展阶段可维持5-6艘的规模。该舰船在攻城战与舰队决战中表现突出,但在持续消耗战中需注意战损补充成本。
